2019-11-28 未知
当代人相处,第一要义不是真诚,是不攻击。
一个不太熟的朋友发来微信,邀请我参加聚会。
正赶上公司临时有事,必须马上处理,便回绝了。
没想到他冷冷地发来两个字:
您忙。
一时间,像有一支冷箭刺穿我的后背。
处境不同,不理解也就罢了,何必冷嘲热讽,阴阳怪气。
现代生活节奏快、压力大,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容易。
相互理解很难,也不奢求对谁都一片真心;
但是,彼此尊重、互不侵犯还是可以做到的。
人与人相处,不攻击是基本礼仪。
生活中,我很怕那些自称“真诚”的人。
“我这个人就是直性子。”
“我说话不好听,但心是好的。”
这些话一说出口,你就要做好遭受语言攻击的准备。
“你这件衣服好难看,好好提升一下品位吧!”
“你这么不爱说话,也太无趣了吧,你老公跟你在一起很闷吧?”
“30岁的人了,怎么还看这种东西,幼稚!”
“朋友圈连自拍都不发,是不是嫌自己丑?”
人际交往中,“真诚”就像一块免死金牌。
举着这块金牌,就可以肆意行凶。
也有人习惯性否定别人,每句话都以“不是,不对”开头。
他从来不听你说什么,只一味发表自己的长篇大论。
跟他在一起,没有沟通,只有被碾压和被说服。
我爸北海爷爷经常在抖音上分享一些生活小技巧。
有时也会把视频发到老友群里,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大家纷纷留言点赞,说方法实用,打算照着去做。
一个叔叔突然说:
“一大把年纪了,折腾啥,差不多得了!”
我爸嘴上说着没事,也不计较,但表情里分明有落寞和尴尬。
那些自称“直率”的人,不过是懒得顾及别人的感受而已。
他们大多自卑又自负,需要通过贬低、打压别人,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。
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,在我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,对我说:
“好好开着餐厅,做什么公众号。
你写的东西有人看吗?”
虽然我意志坚定没想放弃,还是觉得受到不小的打击。
这些“逆耳忠言”,最可怕的地方在于:
贸然给人定性。
从某件衣服不好看到“品位差”,从看某个视频到“幼稚”,从尝试新的事情有风险到“你不行”……
不仅否定了你做的事,连你整个人都全盘否定了。
心理稍微脆弱一点,就会接受其中暗示,从而自我怀疑。
关于语言暴力,最伤人的部分;
是它往往来自身边最亲近、对我们最“真心实意”的人。
越亲近,越知道你的痛处在哪,下手也就越准。
有一种朋友,会在你吃着心爱的慕斯蛋糕的时候说:
“吃吃吃,就知道吃,都胖成猪了还吃!”
有一种女朋友,会以施舍般的语气跟你说:
“你这么穷,我还是跟了你。”
还有一种父母,会怒气冲冲地对你吼:
“我这辈子最后悔就是生了你!”
这些话太重了,重到压在心里,久久无法释怀。
朋友KK和妻子三年前大吵过一次。
前几天一起吃饭时提起,KK说:
“那次吵架,什么难听话都说尽了。
但最伤我的,是那句‘我忍你很久了’。
那句话,直接把我和我们的过往,给否定了。
我真的那么差劲吗?她和我在一起很勉强吗?
直到现在,偶尔想起,心里还是像被扎了一下。”
都说言者无心,听者有意,气头上的话不要放在心上。
但有些话,正因为看似无意,才更像发自真心,因此格外伤人。
我一直以为自己是谨言慎行的人,总能做到“口下留人”。
直到闲聊时,我爸说起一件“小事”。
小时候我很听话,每天放学回到家,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。
但是那天我玩心大发,书包一扔就想往外跑。
我爸不让,因为放纵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。
我气急败坏,冲我爸喊:“不要你管!”
“不要你管”,短短四个字,让我爸愣了好一会儿。
“等你做了父母你就会知道,面对孩子,你可以有多敏感。”
伤害一个人,语言是最便利的武器。
但是不要轻易使用它。
因为它最终伤害的,往往是最爱我们的人。
微博上有一个话题:
怼人发挥得最好的一次。
讨论2.1万,阅读1.5亿。
一条条看下去,一边觉得大快人心,一边又感到隐隐的担心:
所有人都是出于“正当防卫”的回击,那是谁在发起攻击呢?
答案恐怕也是“所有人”。
在出口伤人这件事上,没有人是无辜的。
“怼”字,拆开来看,是对着别人的心,狠狠一刀扎下去。
当“怼”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,我们越应该保持警惕:
不要随意释放戾气。
从今天开始,适当地收起“武器”。
怼人,不用发挥得太好。
好好说话,真正厉害的人,不赢在嘴上,赢在人心。
好好说话,做一个舒服的人